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位置: 东营一道教育 > 公益活动 > 心理夜话
栏目导航
最新活动 
心理夜话 
 
2016年3月25日《心理夜话》西文防 郭坤
东营一道教育   2016-03-26 03:17:25 作者: 一道教育

 

《心理夜话》

时间:2016年325日 (星期

嘉宾: 西文防  郭坤

主题:为什么中老年父母特别容易相信谣言

微信虽然是个新鲜事物,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了民众的时间,不仅是年轻人,就连50、60后也纷纷装上微信,方便与孩子联系。

但是,老爸老妈们转发的信息,有些都带有这样的字眼:“太可怕了”、“太恐怖了”、“看的人都转了”、“紧急通知”……

除了天天刷屏的微商,父母(还有亲戚)热衷转发谣言恐怕是朋友圈里最为常见的现象了,而说服父母勿信谣言也很难!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父母们的心理吧!

谣言,指的是没有相应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在受众未被明确或暗示虚构的前提下,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与事实不同甚至相反的言论。

关于谣言,其本质上就是一种虚假信息的传播,既然属于一种信息的传播,我们就大概可以知道谣言的历史有多么的久远——远古时代,人类运用各种方式传播信息时,难免会出现误传、错传,所以,谣言从那时就开始产生了,只不过那时的人们还不能把这命名为谣言。而真真切切对谣言有所记载的,自然也是不少,随便举几个成语:“三人成虎”、“天花乱坠”、“捕风捉影”……这些都是在说谣言。由此看来,谣言自古有之。

谣言自古有之,现代尤甚,尤甚在哪里?尤甚在这可是互联网和手机等通讯工具日益普及、民意表达更加顺畅、信息传播愈加快捷便利的“自媒体”时代,QQ、微信、博客、微博、社交网站、各大论坛的产生使草根话语权被充分释放,网络中每一个网民都成了信息的发布者,谣言搭上了网络的快车,在速度、广度、力度方面都有了空前的发展。简单点说,就是现代化的网络传播信息的方式,为谣言信息的大规模快速传播提供了平台,使谣言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谣言的种类:

中老年人的朋友圈等网络平台里,经常出现一些谣言,这些谣言大多数伪造的很真实有数据,有理论,有专家,有依据,看得出来是花费了时间和心力的

关于这些谣言,按功利性和攻击性可以分为三类:黑色谣言、粉色谣言、白色谣言黑色谣言是指谣言目标明确、经过周密策划,以恶意中伤、混淆视听、打击谋利为目的,并具有极强的攻击性、危害性和功利性的谣言。如有人通过编造谣言,引致人们对某股票的大力追捧,从中谋得暴利;再比如宣传某种养生,从中牟取利益。粉色谣言是显示人们的某种期待、愿望,将欲望当作现实的谣言,如大学生要发补助了,中国移动要实行单向收费了,某种食物能够治疗某种大病了等。而白色谣言,多是无害中性的,一般以娱乐为目的,如“将某信息转发二十条就能全家平安”、“将某邮件传递二十条就可以成为星级会员了”、“某明星结婚了”等等。

按内容来分的话,有“新政策”类、“寻人”类、“揭秘”类、“养生、保健”类。“新政策”类的,比如“2015年1月1日起驾照新规出炉!副驾驶有不满14周岁乘坐的,记6分,罚300元;闯红灯罚100元;酒驾,记12分且5年内不得再考取驾照……”对于这个谣言,交管部门做出了回应,没有所谓的“新交规”,我国现在执行的依然是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寻人”类的,比如“紧急通知:朋友见到一个高考准考证,谁认识通知下,别耽误了高考大事。白娅倩,考点一中,考场013,座号11,准考证号204101311。请大家帮忙互相转发,别耽误了孩子高考!联系电话159×××……”但是到网上一搜便知,北京、山西、辽宁……到处都是白同学的准考证。其实,白娅倩的准考证2013年确实丢过,但很快找到了。谣言中的电话系吸费电话。“揭秘”类,比如“一般牛奶包装上有一个英文和数字组成的暗码,这组暗码才是真正的牛奶生产日期。第一个英文字母代表年份,第二个英文字母代表月份,第三个英文字母和数字代表日期。”但是,观察发现,市场上的牛奶包装编码形式多种多样,位数也长短不一,用网传暗码秘诀其实是行不通的。事实上,牛奶包装上的编码其实就是企业自己标注的生产信息,也是企业能够进行质量追溯的重要依据,与牛奶生产日期毫无关系。“养生、保健”类, 比如,“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真菌的博士说,蘑菇虽好,但它对铅、汞等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强,最多可达到100多倍。由于人体没有排出重金属的机制,所以食用蘑菇后,重金属会在肾小管内聚集,严重时会引起肾小管坏死。”而真相是蘑菇是否重金属超标主要与其生长环境有关,野生蘑菇的重金属含量一般比人工栽培的高。市场上出售的蘑菇大部分是在含棉籽壳、麸皮等一些农林副产品所配制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因此,它们接触重金属的机会就特别小,更谈不上重金属超标。

心理解析

一、我能给你想要的

1947年,AllportPostman给出了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们在这个公式中指出了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当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向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

根据这个公式,就可以很好的理解谣言了。我们仔细琢磨一下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这些谣言的传播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心理,也就是很好的把握住了什么东西对于人们,特别是中来年人来说是最重要的。

那中来年人需要什么呢?

1.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也开始走下坡路,身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逐渐发生器质性的和机能性的变化,常患有各种疾病,所以他们担心自己的健康。在经济上,由于获取社会财富的能力降低,他们经常表现出对生活保障和疾病的医疗和护理保障的担忧。这些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的担忧是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的感觉。而很多谣言正好抓住了他们的不安全的心理,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上做文章,或让他们感到恐惧、焦虑,或满足他们对安全感的期待。

以前有个买断工龄退休人员每月补50元医保的谣言:“凡是买断工龄已退休的同仁们,带上你的退休证、身份证、医保卡到街道去登记填两张表,每个月就会有50元的补贴,返在医保卡里。”但是对于此事,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咨询服务热线12333工作人员表示,人力社保部门已对该消息进行核实,确定人力社保部门没有这个政策。这则谣言就很好的满足了中老年人对社会保障的需要与期待,使之能大规模传播。

关于“健康、养生”的谣言则抓住了老年人对身体健康的需要:蘑菇有毒应少吃:“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真菌的博士说,蘑菇虽好,但它对铅、汞等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强,最多可达到100多倍。由于人体没有排出重金属的机制,所以食用蘑菇后,重金属会在肾小管内聚集,严重时会引起肾小管坏死。”对于这则有研究、有数据,看起来相当可信的谣言,相关专家也出来辟谣:蘑菇是否重金属超标主要与其生长环境有关,野生蘑菇的重金属含量一般比人工栽培的高。市场上出售的蘑菇大部分是在含棉籽壳、麸皮等一些农林副产品所配制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因此,它们接触重金属的机会就特别小,更谈不上重金属超标。

2.孤独感:工作的变化甚至退休,使他们脱离了原来的群体,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加上中老年人都追求天伦之乐,对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巨大的精神寄托,但是子女由于工作等原因忽视了对他们的关心,很少于他们沟通,致使老年人体验到孤独感。为了排解这种孤独的感觉,有的老人就想走出去,和别人建立某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把自己的孤独感投射到外边,认为别人也是孤独的。所以,这时的中老年人会格外的热心,甚至有些絮絮叨叨,这都是缓解自己孤独感,和别人建立关系的象征。而有些谣言正好戳中了这个心理特点,运用老年人的热心与和别人建立关系的渴望,散播出去。比如:3岁女孩吴梦月失踪的谣言:“寻人启事:吴梦月,女孩,3岁,11月18日下午2点左右,在北京房山区花冠天地门口失踪,孩子要方便,老人在包里找纸的工夫,孩子就在身后,回头孩子瞬间就丢了。父母和家人已经崩溃。如有知情者请提供线索,帮助找到孩子,愿意把价值50万元房子卖掉给酬金。联系电话185×××……急急急!”这条信息已经被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通过微博辟谣。细心的话可以发现,信息似乎有多个版本,有说失踪地点发生在房山的,也有说发生在大连人民路友谊商城门前的;联系电话也有问题,有的留的是属地北京的185开头的电话,有的是属地山西的156开头的。经过调查,寻人启事图片里的小女孩为河南郑州女孩,照片拍摄于2011年。

3.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世界逐渐出主动向被动、有朝外部世界向内部世界的转变。因此很容易回忆往事,遇到事情也容易想到往事。有些谣言则正好使他们联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并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于是,他们借助这样的谣言来回顾自己,表达自己对过去的怀念。

如果看到生活比自己好的人出现了负性的谣言,这个则可以使他们借此变大对他们的嫉恨,进而缓解对自己生活不满的焦虑:这也正是为什么名人们易于成为下作谣言的靶子的原因。

二、本质上来说,人们传播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是在试图理解这个世界。

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谣言的产生除了切中了中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外,其本身的模糊性使人们的世界观和知识面产生新的视野,或者产生联想,既符合了人们既有的认识水平,又给人一种新鲜的刺激。再加上中老年人都是不服老的,而这些新鲜的东西正好可以为他们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便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浏览一下那些被无数次转发的邮件,“一个人在酒吧醉倒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装满冰的浴缸里,旁边有一张纸,上面写着“打电话叫救护车,否则你会死。”结果发现后腰两侧的伤口,原来双肾被偷走了。”“一个50多岁的教授,将他太太生完小孩之后的初乳放入了一个玻璃瓶里,然后用蜡封口放入一个盒子,打算等到小孩长大结婚作为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小孩。二十多年过去了,小孩要结婚了,教授把封印了二十多年的盒子打开,是一瓶红色的液体。对,是血。”

这些类似于玩笑的谣言,像病毒式传播,仅仅因为生动劲爆,又没离谱到让普通人完全无法相信。它们与已有认识一致——犯罪分子很可怕,器官移植很紧俏,喝醉了以后会毫无知觉令人摆布;母亲哺乳很伟大,女人会分泌乳汁和经血。除了认识一致,同时让人们接触新的事物——原来初乳是血,这对于他们的人生经验来说,无疑是一个没有经历的刺激。

像这样的谣言,信息模糊不清,或者我们从未经历,但又符合我们相信,或想要相信的东西,从而避开了我们的防备满足了这两点,于是就开始大面积普及了。

对于爸妈说啥信啥的现象,怎么处理?

如果爸爸妈妈分享的这些内容困扰到了你,我们该如何去帮助他们不再转发呢?

最重要的一招,就是——陪伴!

儿女的陪伴可以弥补以上列举的父母的种种心理需要,但陪伴是有技巧的:

1、陪伴不一定是天天见面,而是让父母从感情上觉得你是惦记着他们的。

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可能情绪有波动,可能时间很紧迫,让我们不愿意或者没时间跟父母交流。网络给了我们一个特别好的平台,让父母的世界从“流言”改为“留言”。

坐公交的时候告诉爸妈“路上好堵啊,不过我正好可以趁这个时间跟您说说话”,吃饭后可以跟父母讲“中午跟同事去吃了工作餐,其实好想念妈妈做的面啊”,短短一两句话,就可以给父母一整天的温情。

2、陪伴可以只讲述事实,不要指责。

千万不要用“看您,又转发这些东西”或者用更苛责的语言对待父母,这会使得本来就无力感超强的老人感到更加失落。此时的沟通技巧就是,只讲事实,“妈妈,我今天看了您转发的一个消息,其实啊……”,这样表达出对父母的关注,她就会非常高兴。

我们把流言里的内容给父母再重复一遍,她自己就会觉得荒唐或者可笑,有的可能稍加解释,即便是面对“顽固不化”的老人,也不要着急甚至叫嚷,那样只能把父母推到流言的漩涡里。

3、成立“陪妈团”。

网上的“新手爸妈群”、“妈妈宝宝群”比比皆是,都是交流如何育儿的,但是很少有专门的团队来讨论如何对待父母。而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感到无所适从,“陪妈团”成员可以一起讨论,或者写辟谣文章来让大家转发,或者写一些温情文字给父母。

一个人每天做这些事情有些困难,但是群里轮流做,一个人写,大家来发,就简单多了。

如何帮助深陷朋友圈谣言的父母?不要一味地责怪和埋怨,他们要的仅仅是你的陪伴!

关于一道 心理学院 学生教育 企业咨询 公益活动 联系我们
  心理培训 学习力提升 服务内容 活动公告  
  心理咨询 家长课堂 案例分享 最新动态  
  心灵之约 就学指导 企业文化    
鲁ICP备15031600号